湄洲妈祖祖庙

湄洲妈祖祖庙

湄洲祖庙为长323米、宽99米的五进仿宋建筑群,由大牌坊、宫门、钟鼓楼、顺济殿、天后广场、正殿、灵慈殿、妈祖文化园组成,妈祖庙后的岩石上刻有“升天古迹”、“观澜”等石刻,在祖庙山顶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。

太子殿

编辑

「太子殿」原名「朝天閣」,因清康熙時,太子太保姚啟聖以羅盤估算,認為風水不當,故構工將此閣改為正殿[11]。但信徒並不領情,依然以寢殿為「正殿」,故稱此殿為「太子太保姚公殿」,後逕稱「太子殿」。

神昭殿

编辑

因清雍正帝御筆匾額「神昭海表」(神靈顯揚於海境邊疆),故稱「神昭殿」[12]。原為「正殿」,昔年姚啟聖把此殿改為「寢殿」。但善信不理會,皆稱此殿為「正殿」,又因雍正帝的匾額而稱神昭殿。雍正共製有三面「神昭海表」匾額,另二面欽賜予臺灣臺南大天后宮(後火災焚毀,今日之匾為複製品。臺灣各知名媽祖廟多有複製。)、廈門天后宮;門殿石柱上還有明代莆田才子戴大賓所寫的「齊齊齊齊齊齊齊齊齊齊戒,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音」對聯,頗為趣味[13],其中的 第二、第四、第七、第十字的“齊”與“朝”字,分別讀為“齋”和“潮”,即“齋戒”、“潮音”之意。

靈女祠

编辑

緊臨升天古跡旁,寢殿後方有間小廟,即是祖廟發源地,世界上最早的媽祖廟,名為“通賢靈女祠”。在媽祖羽化升天後,湄洲島民就在媽祖升天處旁建立一間小廟祭祀媽祖,在文革期間靈女祠險遭破壞,在島民的極力保護下倖免於難。

朝天閣

编辑

太子太保姚啟聖將「朝天閣」改為「太子殿」後,「朝天閣」不復在。靖海侯施琅又新建了朝天閣。本閣至今還保存臺灣鹿港天后宮乾隆丁未年(1787年)湄洲進香文物。

升天古迹

编辑

相傳此處是媽祖升天之處。明代住持僧「照乘」在崖上刻「升天古迹」四字,以紀念媽祖。

升天樓

编辑

奉祀媽祖飛昇之相,以紀念媽祖得道。但升天處是「升天古迹」。

觀音殿

编辑

相傳媽祖是觀音大士化身,大凡媽祖廟必祀觀音,以念其德。

佛祖殿

编辑

相傳媽祖在世時篤信佛法,日日禮佛誦經,故靖海侯施琅捐建了佛祖殿,奉祀釋迦三尊,即釋迦如來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。此殿毀於「文化大革命」,1989年重建。

五福殿

编辑

五福殿,又稱五帝廟,祀五福大帝。五福大帝又稱五福王爺、五瘟大王,是瘟神,故本殿不設正門,以希冀五帝不出門。

聖父母祠

编辑

聖父母祠供奉媽祖之父母神像,代表媽祖得道升天,依然秉持孝心,永不忘本。是清代所建。

中軍殿

编辑

中軍殿奉祀「中軍爺」,即統帥媽祖部下神兵之將領,據說為明代泉州衛指揮「周坐」所建,民眾認為本殿中軍爺即是「周坐」。

梳妝樓

编辑

此樓靖海侯施琅所建,為媽祖之起居、梳妝處所。樓內奉便服造像媽祖。此樓亦毀於「文化大革命」,1989年重建。

靈慈殿

编辑

此殿建於元朝,紀念媽祖拯救船難之德。民間相傳,媽祖救難,多著便服,而非鳳冠霞帔的正裝,「以免遲刻(遲到)」。水手呼救也只喊叫「媽祖」,不敢稱「天后」,蓋因相信稱「天后」,媽祖就會梳妝打扮才來救人。故此殿亦奉便服造像媽祖,象徵媽祖拯救海難之德。

順濟殿

编辑

祀奉四海龍王,殿內有一尊黃金打造的媽祖巨像。

相关推荐

原始征途战士哪个系好 战士进阶职业选择推荐
姚明与妻子叶莉的深厚情谊:从辉煌到坚守的背后故事
世界杯热身结束,中国男篮找到赢球方法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