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

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

第三届

编辑

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(1923年)产生的中央局,由5名委员组成。

排名

肖像

姓名

党职

公职

分工

備註

1

陈独秀

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

2

蔡和森
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

3

毛泽东
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局秘书

4

罗章龙
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局会计

5

谭平山
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

后由于谭调职,1923年9月改为王荷波

第四届

编辑

四届一中全会(1925年)产生的中央局,由5名委员组成。[18][19]

排名

肖像

姓名

党职

公职

分工

備註

1

陈独秀

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主任

2

彭述之
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主任

3

张国焘
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工农部主任

4

蔡和森
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委员

5

瞿秋白
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委员

第五届

编辑

五届一中全会(1927年)产生的中央政治局,由8名委员,3名候补委员组成。[20][21]

委员:陈独秀(中央委员会总书记)、蔡和森、李维汉、瞿秋白、张国焘、谭平山、李立三、周恩来。

候补委员:苏兆征、张太雷、陈延年

第六屆

编辑

六届一中全会(1928年)产生的中央政治局,由7名委员,7名候补委员组成。[22]

委员:向忠发(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兼中央政治局主席)、周恩来(秘书长兼组织部长)、苏兆征(工委书记)、李立三(农委书记)、张金保(妇委书记)。瞿秋白、张国焘为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。

第七届

编辑

中共七届一中全会(1945年6月19日)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,由13名委员组成:

任弼时于1950年10月病逝。

高岗于1954年2月被隔离审查,实际上丧失政治局成员地位,8月自杀。

1955年4月,七届五中全会补选林彪、邓小平为政治局委员。

第八届

编辑

中共八届一中全会(1956年9月28日)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,由17名委员、6名候补委员组成:

1958年5月,八届五中全会增选柯庆施、李井泉、谭震林为政治局委员。

彭德怀、张闻天于1959年8月遭到批判,实际上丧失政治局成员地位。

林伯渠于1960年5月病逝,罗荣桓于1963年12月病逝,柯庆施于1965年4月病逝。

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后,彭真、陆定一于1966年5月被打倒,实际上丧失政治局成员地位。

1966年8月12日,八届十一中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常委,补选陶铸、陈伯达、康生、徐向前、聂荣臻、叶剑英为政治局委员,补选李雪峰、谢富治、宋任穷为政治局候补委员。改组后的中央政治局由22名委员、5名候补委员组成:

张闻天(已于1959年8月遭到批判)、乌兰夫于1966年8月被打倒,彭德怀(已于1959年8月遭到批判)于1966年12月被打倒,薄一波、陶铸、邓小平、刘少奇、李井泉于1967年1月被打倒,宋任穷、谭震林于1967年8月被打倒,贺龙于1967年9月被打倒,实际上丧失政治局成员地位。

1967年“二月逆流”后,中央政治局停止活动,其功能由中央文革碰头会取代。

1968年10月,八届十二中全会将刘少奇开除党籍、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。

第九届

编辑

中共九届一中全会(1969年4月28日)选举产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,由21名委员、4名候补委员组成:

陈伯达于1970年9月被隔离审查,李雪峰于1971年1月被隔离审查,实际上丧失政治局成员地位。

林彪、叶群于1971年9月坠机身亡。

李作鹏、吴法宪、邱会作、黄永胜于1971年9月被隔离审查,实际上丧失政治局成员地位。

谢富治于1972年3月病逝。

陈伯达、李作鹏、吴法宪、邱会作、黄永胜、李雪峰于1973年8月被开除党籍、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。

第十届

编辑

中共十届一中全会(1973年8月30日)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,由21名委员、4名候补委员组成:

邓小平于1973年12月经中共中央决定担任政治局委员。

董必武于1975年4月病逝,康生于1975年12月病逝,周恩来于1976年1月病逝。

邓小平于1976年4月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。

朱德于1976年7月病逝,毛泽东于1976年9月病逝。

王洪文、张春桥、江青、姚文元于1976年10月被隔离审查,实际上丧失政治局成员地位。

1977年7月,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政治局委员职务,将王洪文、张春桥、江青、姚文元开除党籍、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。

第十一届

编辑

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(1977年8月19日)选举产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,由23名委员、3名候补委员组成:

1978年12月,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、邓颖超、胡耀邦、王震为政治局委员。

苏振华于1979年2月病逝。

1979年9月,十一届四中全会选举赵紫阳、彭真为政治局委员。

1980年2月,十一届五中全会批准汪东兴、纪登奎、吴德、陈锡联的辞职请求,免去其政治局委员职务。

陈永贵于1980年9月被解除国务院副总理职务,实际上丧失政治局成员地位。

第十二届

编辑

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(1982年9月13日)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,由25名委员、3名候补委员组成:

廖承志于1983年6月病逝。

1985年9月22日,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同意叶剑英、邓颖超、徐向前、聂荣臻、乌兰夫、王震、韦国清、李德生、宋任穷、张廷发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请求;24日,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田纪云、乔石、李鹏、吴学谦、胡启立、姚依林为政治局委员。改组后的中央政治局由20名委员、2名候补委员组成:

第十三届

编辑

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(1987年11月2日)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,由17名委员、1名候补委员组成:

胡耀邦于1989年4月病逝。

赵紫阳于1989年5月被停止工作,实际上丧失政治局成员地位。

1989年6月,十三届四中全会撤销赵紫阳的政治局委员职务,免去胡启立的政治局委员职务。

第十四届

编辑

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(1992年10月19日)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,由20名委员、2名候补委员组成:

谭绍文于1993年2月病逝。

1994年9月,十四届四中全会增选黄菊为政治局委员。

1995年9月,十四届五中全会撤销陈希同的政治局委员职务。

第十五届

编辑

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(1997年9月19日)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,由22名委员、2名候补委员组成:

谢非于1999年10月病逝。

第十六届

编辑

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(2002年11月15日)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,由24名委员、1名候补委员组成:

陈良宇于2006年9月经中共中央决定被停止政治局委员职务。

黄菊于2007年6月病逝。

第十七届

编辑

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(2007年10月22日)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,由25名委员组成:

薄熙来于2012年4月经中共中央决定被停止政治局委员职务。

第十八届

编辑

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(2012年11月15日)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,由25名委员组成:

孙政才于2017年9月被开除党籍,其政治局委员职务自然撤销。

第十九届

编辑

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(2017年10月25日)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,由25名委员组成:

第二十届

编辑

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(2022年10月23日)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,由24名委员组成:

相关推荐

《消逝的光芒》空投速刷指南
365真正的官网

《消逝的光芒》空投速刷指南

📅 07-10 👁️ 2008
赀字《说文解字》原文及注解
365真正的官网

赀字《说文解字》原文及注解

📅 06-27 👁️ 2397
手机触控失灵?一文教你轻松搞定Android触摸屏校准问题!